部门 | 品级 | 官职 | 说明 | 任命 |
三公 | 正一品 |
左丞相 |
设1人,辅佐天子总理百政,为百官之长,直辖三省 |
崔书衍 |
右丞相 |
设1人,辅佐天子总理百政,为百官之长,直辖三省 |
卢厚序 |
||
太尉 | 设1人,总领军事,辅佐天子参谋国之军务,直辖枢密院 |
|
||
正二品 | 御史大夫 | 设1人,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,直辖御史台 |
|
|
中书省 |
三省之一,掌管机要、发布政令的机构,掌行政权。与枢密院、御史台分掌政、军、监察三权,合称三府 |
|||
正二品 | 中书令 | 设1人,为中书省壹令 |
杨惟之 |
|
正三品 | 中书侍郎 | 设2人,为中书令之副,参议朝廷大政,临轩册命,若四夷来朝,则受其表疏而奏之 |
曹乐君 |
|
从三品 |
右散骑常侍 |
设2人,掌供奉讽谏,大事廷议,小则上封事 |
卢砚嘉 |
|
从四品 |
右谏议大夫 |
设4人,掌供奉讽谏,大事廷议,小则上封事 |
|
|
正五品 |
中书舍人 |
设6人,为中书省要员,掌侍进奏,参议表章、草拟官员任免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等例行文告,为外制 |
|
|
从六品 | 右补阙 | 设6人,掌供奉讽谏,大事廷议,小则上封事 |
|
|
右拾遗 | 设6人,掌供奉讽谏,大事廷议,小则上封事 |
|
||
起居舍人(宦) |
设16人,掌修记言之史,录制诰德音,如记事之制,季终以授国史 |
|
||
通事舍人(宦) |
设16人,掌朝见引纳,殿廷通奏,凡近臣入侍,文武就列,通事舍人则导其进退 |
|
||
从七品 |
主书 |
设4人,主文书之官 |
|
|
从八品 | 主事 | 设4人,主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门下省 |
三省之一,与中书省同掌机要,共议国政,并负责审查诏令,签署章奏,有封驳之权 |
|||
正二品 | 门下侍中 | 设1人,为门下省壹令 |
崔书衍 |
|
正三品 | 门下侍郎 | 设2人,为门下侍中之副,凡政之弛张,事之与夺,皆参议焉 | 戚睿年、卢世轩 | |
从三品 | 左散骑常侍 | 设2人,掌供奉讽谏,大事廷议,小则上封事 | 闫嘉霖 | |
从四品 | 左谏议大夫 | 设4人,掌供奉讽谏,大事廷议,小则上封事 | 崔元濯 | |
正五品 | 门下给事中 | 设6人,为门下省要员,掌侍左右,分判省事,察弘文馆缮写雠校之课 |
|
|
从六品 | 左补阙 | 设6人,掌供奉讽谏,大事廷议,小则上封事 |
|
|
左拾遗 | 设6人,掌供奉讽谏,大事廷议,小则上封事 |
|
||
从七品 | 录事 | 设4人,主文书之官 |
|
|
从八品 | 主事 | 设4人,主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尚书省 |
三省之一,事无不总,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,掌领六部,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|
|||
从一品 | 尚书令 | 设1人,为尚书省壹令,掌典领百官 |
卢厚序 |
|
从二品 | 尚书左仆射 | 设1人,掌统理六官,为令之贰,令阙则总省事,劾御史纠不当者 |
|
|
尚书右仆射 | 设1人,掌统理六官,为令之贰,令阙则总省事,劾御史纠不当者 |
|
||
正四品 | 尚书左丞 | 设1人,掌辩六官之仪,纠正省内,劾御史举不当者。总领吏、户、礼三部 | ||
尚书右丞 | 设1人,掌辩六官之仪,纠正省内,劾御史举不当者。总领兵、刑、工三部 |
|
||
从五品 | 尚书郎中 | 设2人,辅佐左、右丞 |
杨怀昇 |
|
从六品 | 尚书员外郎 | 设2人,辅佐左、右丞 |
|
|
从七品 | 都事 | 设8人,主文书之官 |
|
|
从八品 |
主事 |
设8人,主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枢密院 |
三府之一,掌军国机务、兵防、边备、戎马之政令,出纳密命,以佐邦治。与中书省、御史台分掌军、政、监察三权 |
|||
正二品 | 枢密使 | 设1人,为枢密院壹令,主决策 |
施平 |
|
正三品 |
枢密副使 |
设2人,为枢密使之副,掌军政边防机要事务,掌制诏,颁军令 |
姬华晖 |
|
从三品 |
都承旨 |
设2人,承宣旨命,通领院务 |
|
|
从四品 |
副都承旨 |
设4人,承宣旨命,通领院务 |
|
|
正五品 |
直学士 |
设6人,掌侍从,备顾问,其兼签书枢密院事者,掌枢密军政文书 |
邬春泽 |
|
从六品 |
承旨 |
设6人,掌枢密院内部事务,查枢密院主事以下官吏功过及迁补诸事 |
|
|
从七品 |
副承旨 |
设4人,主文书之官 |
姬玉邕 |
|
从八品 | 主事 | 主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御史台 |
三府之一,监察机关,掌纠察弹劾官员、肃正纲纪,大事廷辨,小事奏弹。与中书省、枢密院分掌检察、政、军三权 |
|||
正三品 | 御史中丞 | 设1人,为御史大夫之副,御史大夫从缺则为主官 |
王存议 |
|
正四品 | 侍御史 |
设2人,受命御史中丞,承公卿奏事,举劾非法,知推、弹、杂事 |
|
|
正五品 |
殿中侍御史 |
设4人,掌纠察朝仪,兼知库藏出纳及宫门内事,及京畿纠察事宜 |
|
|
正六品 |
监察御史 |
设4人,掌分察百寮,各司出纳皆莅焉,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 |
慕聿铮、翟阳羽 |
|
从七品 |
主簿 |
设4人,主文书之官 |
|
|
从八品 | 主事 |
设4人,主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从九品 |
巡按 |
巡按州县,察官人善恶,户口流散,赋役不均,农桑不勤,德行孝悌,贫弱冤苦等 |
|
|
翰林院 |
三府之一,文翰之林,供职艺能之士,为养才储望之所,负责修书撰史,起草重要诏书。地位清贵,集才子之精英,乃崇高士人群体 |
|||
从四品 | 学士 | 设1人,为翰林院壹令,掌院,担天子顾问,起草任免将相、宣布大赦、号令征伐等重要诏制,为内制 |
温旭尧 |
|
正五品 | 侍读 | 设2人,为学士之副,天子书房日侍一人,以陪侍天子读书论学,可为皇子授书讲学 | 孟向诚 | |
侍讲 | 设2人,为学士之副,讨论文史,整理经籍,备天子顾问,以质史籍疑义 |
柴新北 |
||
从六品 |
修撰 |
设4人,掌修国史 |
崔元放 |
|
从七品 |
修编 |
设4人,纂修实录、圣训、本纪、玉牒及其他书史 |
|
|
正八品 |
检讨 |
设8人,辅修国史,位次于编修,与修撰编修同称史官 |
|
|
从八品 |
典簿 |
掌奏章、文移及吏员、差役的管理事务,并保管图书 |
|
|
从九品 |
侍诏 |
掌缮写、校勘之事,翻译章奏、文史, |
|
部门 | 品级 | 官职 | 说明 | 任命 |
吏部 |
六部之一,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,掌品秩铨选之制,考课黜陟之方,封授策赏之典,定籍终制之法,班列次序,在其他各部之上 |
|||
正三品 | 尚书 | 设1人,吏部壹令,掌官吏的任免、考课、升降、调动、封勋诸事,且为六部尚书之首 |
崔书彻 |
|
正四品 |
侍郎 |
设1人,吏部尚书之副,主管官吏任免、考课、升降、调动等事 |
崔书衡 |
|
正五品 |
郎中 |
设2人,掌流外官选补 |
徐桓明 |
|
从六品 |
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|
|
正八品 |
主事 |
设4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韩亭颐 |
|
【司封:掌官员宗亲封爵、叙赠、承袭等事】 |
||||
正六品 |
司封郎中 |
设2人,掌官员宗亲封爵、叙赠、承袭等事 |
|
|
正七品 |
司封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慕廷詹 |
|
从八品 |
司封主事 |
设2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【司勋:掌六乡赏地之法,按功劳大小赏赐土地】 |
||||
正六品 |
司勋郎中 |
设2人,掌六乡赏地之法,按功劳大小赏赐土地 |
|
|
正七品 |
司勋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|
|
从八品 |
司勋主事 |
设4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【考功:掌官吏考课之事】 |
||||
正六品 |
考功郎中 |
设2人,掌官吏考课之事 |
|
|
正七品 |
考功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|
|
从八品 |
考功主事 |
设4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户部 |
六部之一,掌全国疆土、田地、户籍、赋税、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|
|||
正三品 | 尚书 | 设1人,户部壹令,掌管国家经济,包括户口、税收、赋役、统筹国家经费诸事 |
沈楚津 |
|
正四品 |
侍郎 |
设1人,户部尚书之副,掌管稽核版籍、赋役征收征诸统计之事 |
王业廷 |
|
正五品 |
郎中 |
设2人,掌天下土地、人民、钱谷之政、贡赋之差 |
韩鉴 |
|
从六品 |
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戚容也 |
|
正八品 |
主事 |
设4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范允邺 |
|
【度支:掌全国财赋统计与支调】 |
||||
正六品 |
度支郎中 |
设2人,掌全国财赋统计与支调 |
|
|
正七品 |
度支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|
|
从八品 |
度支主事 |
设4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【金部:掌国库金银出纳采办诸事】 |
||||
正六品 |
金部郎中 |
设2人,掌国库金银出纳采办诸事 |
|
|
正七品 |
金部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沈楚荀 |
|
从八品 |
金部主事 |
设3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【仓部:掌全国仓储出纳之政令】 |
||||
正六品 |
仓部郎中 |
设2人,掌全国仓储出纳之政令 |
|
|
正七品 |
仓部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|
|
从八品 |
仓部主事 |
设3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礼部 |
六部之一,掌典礼事务与学校、科举之事,考吉、嘉、军、宾、凶五礼之用 |
|||
正三品 | 尚书 | 设1人,礼部壹令,掌天下礼仪、祭享、贡举之政令 |
佟兆瞿 |
|
正四品 |
侍郎 |
设1人,礼部尚书之副,掌科举选秀之仪 |
温文宣 |
|
正五品 |
郎中 |
设2人,掌接待各藩属、外国贡使及翻译等事 |
胡文胤 |
|
从六品 |
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李将颉 |
|
正八品 |
主事 |
设4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【祠部:掌吉礼、凶礼事务】 |
||||
正六品 |
祠部郎中 |
设2人,掌吉礼、凶礼事务 |
黄黎明 |
|
正七品 |
祠部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|
|
从八品 |
祠部主事 |
设2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【仪制:掌嘉礼、宫规宫礼、军礼及管理学务、选秀科举考试事务】 |
||||
正六品 |
仪制郎中 |
设2人,掌嘉礼、宫规宫礼、军礼及管理学务、选秀科举考试事务 |
崔元德 |
|
正七品 |
仪制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|
|
从八品 |
仪制主事 |
设4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【主客: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,兼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】 |
||||
正六品 |
主客郎中 |
设2人,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,兼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|
|
|
正七品 |
主客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|
|
从八品 |
主客主事 |
设4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兵部 |
六部之一,掌全国军卫、武官选授、简练之政令,掌内外武职官员的除授、封荫之典,乘载、邮传之制,甄核、简练之方,士籍、军实之数 |
|||
正三品 | 尚书 | 设1人,兵部壹令,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、军械、军令等,凡发兵,降敕书于尚书,尚书下文 |
柳清彦 |
|
正四品 |
侍郎 |
设1人,兵部尚书之副,凡将出征,告庙,授斧钺;军不从令,大将专决,还日,具上其罪 |
|
|
正五品 |
郎中 |
设2人,掌武选、地图、车马、甲械之政 |
崔元禔 |
|
从六品 |
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殷连昱、郑序禹 |
|
正八品 |
主事 |
设4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【职方:掌国家疆土,绘制地图,以谓方镇兵戎之事】 |
||||
正六品 |
职方郎中 |
设2人,掌国家疆土,绘制地图,以谓方镇兵戎之事 |
|
|
正七品 |
职方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|
|
从八品 |
职方主事 |
设4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【驾部:掌车舆、牛马厩牧、驿传之事】 |
||||
正六品 |
驾部郎中 |
设2人,掌车舆、牛马厩牧、驿传之事 |
|
|
正七品 |
驾部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|
|
从八品 |
驾部主事 |
设2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【库部:掌军械器用等事】 |
||||
正六品 |
库部郎中 |
设2人,掌军械器用等事 |
|
|
正七品 |
库部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|
|
从八品 |
库部主事 |
设3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刑部 |
六部之一,掌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,与御史台掌稽察、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,共为“三法司制” |
|||
正三品 | 尚书 | 设1人,刑部壹令,掌天下刑罚之政令,以赞上正万民 |
卢世斌 |
|
正四品 |
侍郎 |
设1人,刑部尚书之副,率其属以定议,大事上之,小事则行,以肃邦犯 |
|
|
正五品 |
郎中 |
设2人,决宥缓速之宜,赃罚追贷之数,各司以达于部 | ||
从六品 |
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|
|
正八品 |
主事 |
设4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【都官:掌督捕逃亡之事,核秋审、朝审之案】 |
||||
正六品 |
都官郎中 |
设2人,掌督捕逃亡之事,掌核秋审、朝审之案 |
|
|
正七品 |
都官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崔元泺 |
|
从八品 |
都官主事 |
设4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莫昭霖 |
|
【比部:掌句会内外赋敛、经费、俸禄、勋赐、赃赎、逋欠之物】 |
||||
正六品 |
比部郎中 |
设2人,掌句会内外赋敛、经费、俸禄、勋赐、赃赎、逋欠之物 |
|
|
正七品 |
比部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|
|
从八品 |
比部主事 |
设2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【司门:掌国门的启闭,检查经过物品,征税并没收违禁品】 |
||||
正六品 |
司门郎中 |
设2人,掌国门的启闭,检查经过物品,征税并没收违禁品 |
王存谦 |
|
正七品 |
司门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|
|
从八品 |
司门主事 |
设4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工部 |
六部之一,掌全国工程事务,职掌土木兴建之制,器物利用之式,渠堰疏降之法,陵寝供亿之典 |
|||
正三品 | 尚书 | 设1人,工部壹令,掌百工之籍,而理其禁令 |
范允阳 |
|
正四品 |
侍郎 |
设1人,工部尚书之副,掌土木水利工程以及屯田、官府手工业之政令 |
王存谨 |
|
正五品 |
郎中 |
设2人,掌经营兴造之众务,凡城池之修浚,土木之缮葺,工匠之程式,咸经度之 | 温文茂、闫济慈 | |
从六品 |
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范允郢 |
|
正八品 |
主事 |
设4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【屯田:掌天下屯田之政令,开垦官地耕作是为屯田】 |
||||
正六品 |
屯田郎中 |
设2人,掌天下屯田之政令,开垦官地耕作是为屯田 |
|
|
正七品 |
屯田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|
|
从八品 |
屯田主事 |
设2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【虞部:掌天下虞衡、山泽之事,而辨其时禁】 |
||||
正六品 |
虞部郎中 |
设2人,掌天下虞衡、山泽之事,而辨其时禁 |
卫映 |
|
正七品 |
虞部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|
|
从八品 |
虞部主事 |
设4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|
|
【水部:掌天下川渎、陂池之政令,以导达沟洫,堰决河渠】 |
||||
正六品 |
水部郎中 |
设2人,掌天下川渎、陂池之政令,以导达沟洫,堰决河渠 |
范聿琛 |
|
正七品 |
水部员外郎 |
设2人,佐郎中 |
|
|
从八品 |
水部主事 |
设3人,主文书及文牍杂务之官 |
|
部门 | 品级 | 官职 | 说明 | 任命 |
大理寺 |
九寺之一,掌刑狱案件审理,与刑部、御史台并称为“三法司” |
|||
正三品 | 寺卿 | 设1人,大理寺壹令,掌审谳平反刑狱之政令 |
潘琳 |
|
正四品 |
少卿 |
设1人,大理寺卿之副,分管大理寺的各项事务 |
沈聿铭 |
|
从五品 | 寺正 | 设2人,掌判寺事。掌审理具体案件或出使到地方复审案件 |
|
|
从六品 | 丞 | 设4人,掌出使推按。凡承制推讯长史,当停务禁锢者,请鱼书以往 |
王业颉 |
|
从七品 |
主簿 |
设4人,掌本寺的印章、抄目、文书、簿籍及案件档案的建立等 |
王存询、崔书循、傅知新 |
|
正八品 |
司直 |
设6人,掌详断疑案 |
|
|
正九品 |
太祝 |
设6人,掌同司直,出使推按,参决疑狱 |
|
|
太常寺 |
九寺之一,掌宗庙礼仪。领太乐、太医、太卜三署 |
|||
正三品 | 寺卿 | 设1人,太常寺壹令,掌礼乐、郊庙、社稷、坛壝、陵寝之事 |
|
|
正四品 |
少卿 |
设1人,太常寺卿之副,掌吉礼、宾礼、军礼、嘉礼、凶礼制度仪式,凡大礼,则赞引 |
卫逊 |
|
从五品 | 寺正 | 设2人,掌判寺事。凡享太庙,则修七祀于西门之内 |
|
|
从六品 | 丞 | 设4人,掌辨五礼,按王公、三品以上功过善恶为之谥 |
|
|
从七品 |
主簿 |
设4人,掌本寺的印章、抄目、文书、簿籍及案件档案的建立等 |
|
|
正八品 |
博士 |
设6人,掌下署至上交接政务 |
|
|
正九品 |
评事 |
设6人,掌出纳神主,祭祀则跪读祝文 |
|
|
光禄寺 |
九寺之一,掌宫殿掖门户。领太官、珍羞、良酝三署 |
|||
正三品 | 寺卿 | 设1人,光禄寺壹令,掌祭祀、朝会、宴乡酒醴膳羞之事,修其储谨其出纳之政 |
|
|
正四品 |
少卿 |
设1人,光禄寺卿之副,分管光禄寺的各项事务 |
|
|
从五品 | 寺正 | 设2人,掌判寺事。掌酒醴膳羞之政 |
施文辉 |
|
从六品 | 丞 | 设4人,掌祭祀,省牲镬、濯溉;三公摄祭,则为终献 |
|
|
从七品 |
主簿 |
设4人,掌本寺的印章、抄目、文书、簿籍及案件档案的建立等 |
|
|
正八品 |
博士 |
设6人,掌下署至上交接政务 |
宋其琛 |
|
正九品 |
掌固 |
设6人,掌供祠宴朝会膳食 |
|
|
太府寺 |
九寺之一,掌财称库藏,钱谷金帛诸货币。领两京诸市署 |
|||
正三品 | 寺卿 | 设1人,太府寺壹令,掌财货、廪藏、贸易,凡四方贡赋、百官俸秩,谨其出纳 |
|
|
正四品 |
少卿 |
设1人,太府寺卿之副,分管太府寺的各项事务 |
柳清章 |
|
从五品 | 寺正 | 设2人,掌判寺事。凡元日、冬至以方物陈于庭者,受而进之 |
廖游甲 |
|
从六品 | 丞 | 设4人,凡在署为簿,在寺为帐,三月一报户部直属金部 |
|
|
从七品 |
主簿 |
设4人,掌本寺的印章、抄目、文书、簿籍及案件档案的建立等 |
|
|
正八品 |
博士 |
设6人,掌下署至上交接政务 |
王业晟 |
|
正九品 |
监事 |
设6人,掌财货交易、度量器物,辨其真伪轻重 |
|
|
鸿胪寺 |
九寺之一,主外宾之事。掌突厥、吐蕃、高句丽、薛延陀等国朝贡馆设,及互市译语之事。领礼宾院 |
|||
正三品 | 寺卿 | 设1人,鸿胪寺壹令,掌四夷朝贡、宴劳、给赐、送迎之事 |
|
|
正四品 |
少卿 |
设1人,鸿胪寺卿之副,掌国之凶仪、中都祠庙、道释籍帐除附之禁令 |
|
|
从五品 | 寺正 | 设2人,掌判寺事。凡四夷君长、使价朝见,辨其等位,以宾礼待之 |
|
|
从六品 | 丞 | 设4人,掌朝会、宾客、吉凶仪礼之事 |
楚琨一 |
|
从七品 |
主簿 |
设4人,掌本寺的印章、抄目、文书、簿籍及案件档案的建立等 |
|
|
正八品 |
博士 |
设6人,掌下署至上交接政务 |
崔元效 |
|
正九品 |
都驿 |
设6人,掌款侍突厥、吐蕃、高句丽、薛延陀等族贡奉使节 |
霍兆磊 |
|
宗正寺 |
九寺之一,掌皇族事务。领诸庙陵 |
|||
正三品 | 寺卿 | 设1人,宗正寺壹令,掌叙宗派属籍,以别昭穆而定其亲疏 |
沈颐 |
|
正四品 |
少卿 |
设1人,宗正寺卿之副,分管宗正寺的各项事务 |
黎俊 |
|
从五品 | 寺正 | 设2人,掌判寺事。掌皇族、宗族、外戚的谱牒,守护皇族陵庙 |
|
|
从六品 | 丞 | 设4人,掌京都诸观名数与道士帐籍、斋醮之事 |
柳清琚 |
|
从七品 |
主簿 |
设4人,掌本寺的印章、抄目、文书、簿籍及案件档案的建立等 |
|
|
正八品 |
博士 |
设6人,掌下署至上交接政务 |
|
|
正九品 |
胥史 |
设6人,掌洒扫开阖之节,四时享祭焉 |
|
|
司农寺 |
九寺之一,掌粮食积储、仓廪管理及京朝官之禄米供应等事务。领上林、太仓二署及诸屯、宫苑等 |
|||
正三品 | 寺卿 | 设1人,司农寺壹令,掌仓储委积之事 |
宋简卿 |
|
正四品 |
少卿 |
设1人,司农寺卿之副,分管司农寺的各项事务 |
韩同济 |
|
从五品 | 寺正 | 设2人,掌判寺事。凡京都百司官吏禄禀、朝会、蔡祀所须,皆供焉 |
|
|
从六品 | 丞 | 设4人,掌供藉田九种,大中小祀供豕及蔬果、明房油,与平粜、利农之事 |
|
|
从七品 |
主簿 |
设4人,掌本寺的印章、抄目、文书、簿籍及案件档案的建立等 |
|
|
正八品 |
博士 |
设6人,掌下署至上交接政务 |
|
|
正九品 |
监事 |
设6人,交量则有检察斛面官,纲运下卸有排岸司官,各分其事 |
|
|
太仆寺 |
九寺之一,掌牧马之政令。领乘黄、典厩、典牧、车府四署 |
|||
正三品 | 寺卿 | 设1人,太仆寺壹令,掌车辂、厩牧之令 |
|
|
正四品 |
少卿 |
设1人,太仆寺卿之副,分管太仆寺的各项事务 |
|
|
从五品 | 寺正 | 设2人,掌判寺事。凡国有大礼,供其辇辂、属车,前期戒有司教阅象马 |
|
|
从六品 | 丞 | 设4人,掌天子五辂、属车,后妃、王公车辂,给大中小祀羊 |
|
|
从七品 |
主簿 |
设4人,掌本寺的印章、抄目、文书、簿籍及案件档案的建立等 |
沈楚淏 |
|
正八品 |
博士 |
设6人,掌下署至上交接政务 |
|
|
正九品 |
兽医 |
设6人,主医牧马之病灾 |
|
|
卫尉寺 |
九寺之一,掌门卫屯兵,军器仪仗、帐幕之类。领武器、守宫二署及两京武库署 |
|||
正三品 | 寺卿 | 设1人,卫尉寺壹令,掌仪卫兵械、甲胄之政令 |
|
|
正四品 |
少卿 |
设1人,卫尉寺卿之副,分管卫尉寺的各项事务 |
关如山 |
|
从五品 | 寺正 | 设2人,掌判寺事。凡内外作坊输纳兵器,则辨名数、验良莠以归库,不如式者罚之 |
何宏 |
|
从六品 | 丞 | 设4人,掌凡幄帟之事,大礼设帷宫,张大次、小次,陈卤簿仪仗 |
|
|
从七品 |
主簿 |
设4人,掌本寺的印章、抄目、文书、簿籍及案件档案的建立等 |
|
|
正八品 |
博士 |
设6人,掌下署至上交接政务 |
|
|
正九品 |
掌固 |
设6人,掌清道、徼巡、排列,奉引仪仗以肃禁卫 |
|
|
国子监 |
五监之一,为最高学府。分国子、太学、广文、四门、律、书、算凡七学 |
|||
从三品 | 祭酒 | 设1人,国子监壹令,掌儒学训导之政,教授皇嗣蒙学 |
崔书徵 |
|
从四品 |
司业 |
设1人,国子监祭酒之副,分管国子监的各项事务 |
|
|
从六品 | 丞 | 设2人,掌判监事。每岁,七学生业成,与司业、祭酒莅试,登第者上于礼部 |
|
|
从七品 | 主簿 | 设2人,掌印,句督监事,掌本监官吏粮料、俸食,假使必由之 |
孔传贤、郭晏知 |
|
从八品 |
录事 |
设8人,统领各学馆官学 |
|
|
军器监 |
五监之一,掌缮治甲弩,按时交纳武库。领弩坊、甲坊二署 |
|||
从三品 | 监正 | 设1人,军器监壹令,掌缮甲弩,以时输武库 |
郑子卓 |
|
从四品 |
少监 |
设1人,军器监监正之副,分管军器监的各项事务 |
|
|
从六品 | 丞 | 设2人,掌判监事。领东西作坊,造兵器、旗帜、戎帐、什物,依规定制作程式 |
|
|
从七品 | 主簿 | 设2人,掌印,句督监事,掌本监官吏粮料、俸食,假使必由之 |
|
|
从八品 |
录事 |
设8人,统领各署作坊 |
柳初尧 |
|
少府监 |
五监之一,掌管百工技巧诸务,金玉珠翠制作、纱罗缎匹刺绣等物。领铸钱、织染、掌冶三署 |
|||
从三品 | 监正 | 设1人,少府监壹令,总领少府监作之政 |
傅怀章 |
|
从四品 |
少监 |
设1人,少府监监正之副,分管少府监的各项事务 |
|
|
从六品 | 丞 | 设2人,掌判监事。 |
|
|
从七品 | 主簿 | 设2人,掌印,句督监事,掌本监官吏粮料、俸食,假使必由之 |
|
|
从八品 |
录事 |
设8人,统领各署作坊 |
施允修、孟向楷 |
|
将作监 |
五监之一,掌宫室建筑。领梓匠、版筑、琢石三署 |
|||
从三品 | 监正 | 设1人,将作监壹令,掌土木工匠之政 |
|
|
从四品 |
少监 |
设1人,将作监监正之副,分管将作监的各项事务 |
廖昌树 |
|
从六品 | 丞 | 设2人,掌判监事。 |
|
|
从七品 | 主簿 | 设2人,掌印,句督监事,掌本监官吏粮料、俸食,假使必由之 |
范檐 |
|
从八品 |
录事 |
设8人,统领各署作坊 |
霍兆旭 |
|
都水监 |
五监之一,掌舟船及水运事务。领河渠、诸津二署 |
|||
从三品 | 监正 | 设1人,都水监壹令,掌川泽、津梁、舟楫、河渠诸事 |
|
|
从四品 |
少监 |
设1人,都水监监正之副,分管都水监的各项事务 |
谢常逵 |
|
从六品 | 丞 | 设2人,掌判监事。 |
|
|
从七品 | 主簿 | 设2人,掌印,句督监事,掌本监官吏粮料、俸食,假使必由之 |
|
|
从八品 |
录事 |
设8人,统领各署 |
|
部门 | 品级 | 官职 | 说明 | 任命 |
南衙御府:南衙禁军,位处宫城之南,也称南司,负责皇城的安全,由太尉隶属。 南衙与北衙互相牵制,不让臣下有同时指挥南北禁军的权力,以保证皇帝对军权的控制。 |
||||
南衙 | 从二品 | 大都督 | 设1人,统领南衙所有军队,由太尉隶属,掌握整个皇城的安危 |
|
【左右卫:属十六卫。掌宫禁宿卫,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(皇宫巡警)】 |
||||
左卫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左卫壹令 |
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掌领其府校尉、旅帅、亲卫、勋卫、翊卫之属以宿卫,而总其府事 |
|
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2人,掌判诸曹、亲·勋·翊五府及武安、武成等五十府之事禀禄,卒伍、军团之名数,器械、车马之多少,小事得专达 |
|
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府卫操练,兵士安排 |
|
|
正八品 |
录事参军 |
设1人,掌受诸曹及五府、外府之事,句稽抄目,印给纸笔 |
|
|
仓曹参军 |
设1人,掌五府文官勋考、假使、禄俸、公廨、田园、食料、医药、过所 |
|
|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五府武官宿卫番第,受其名数,而大将军配焉 |
|
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兵械、公廨兴缮、罚谪 |
|
||
骑曹参军 |
设1人,掌外府杂畜簿帐、牧养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巡卫,每月拿饷 | - | |
右卫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右卫壹令 |
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掌领其府校尉、旅帅、亲卫、勋卫、翊卫之属以宿卫,而总其府事 |
|
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2人,掌判诸曹、亲·勋·翊五府及武安、武成等五十府之事禀禄,卒伍、军团之名数,器械、车马之多少,小事得专达 |
|
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府卫操练,兵士安排 |
|
|
正八品 |
录事参军 |
设1人,掌受诸曹及五府、外府之事,句稽抄目,印给纸笔 |
|
|
仓曹参军 |
设1人,掌五府文官勋考、假使、禄俸、公廨、田园、食料、医药、过所 |
|
|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五府武官宿卫番第,受其名数,而大将军配焉 |
|
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兵械、公廨兴缮、罚谪 |
|
||
骑曹参军 |
设1人,掌外府杂畜簿帐、牧养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巡卫,每月拿饷 | - | |
【左右千牛卫:属十六卫。掌宫殿侍卫及供御之仪仗,侍列于御座之左右(天子保卫)】 |
||||
左千牛卫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左千牛卫壹令,以千牛备身左右执弓箭宿卫,以主仗守戎器 |
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凡千牛及备身左右以御刀仗升殿供奉者,中郎将佐上将军领之。有口敕,通事舍人承传,声不下闻者,中郎将宣告 |
|
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1人,掌判诸曹官吏之来务事 |
|
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府卫操练,兵士安排 |
|
|
正八品 |
录事参军 |
设1人,掌印发,勾检稽失 |
|
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文、武官及千牛备身、备身左右之簿书,及其勋阶、考课、假使、禄俸事 |
|
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甲仗之事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巡卫,每月拿饷 | - | |
右千牛卫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右千牛卫壹令,以千牛备身左右执弓箭宿卫,以主仗守戎器 |
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凡千牛及备身左右以御刀仗升殿供奉者,中郎将佐上将军领之。有口敕,通事舍人承传,声不下闻者,中郎将宣告 |
|
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1人,掌判诸曹官吏之来务事 |
|
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府卫操练,兵士安排 |
|
|
正八品 |
录事参军 |
设1人,掌印发,勾检稽失 |
|
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文、武官及千牛备身、备身左右之簿书,及其勋阶、考课、假使、禄俸事 |
|
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甲仗之事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巡卫,每月拿饷 | - | |
【左右骁卫:属十六卫。凡皇城四面、宫城内外,则与左右卫分知助铺(骑兵特警)】 |
||||
左骁卫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左骁卫壹令,军号“虎骑”,与右骁骑卫队分别统领南衙所有“骑兵” |
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掌领其府校尉、旅帅、翊卫之属以宿卫,而总其府事 |
|
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蔺修纬 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1人,掌判诸曹、翊府及永固等四十九府之事,以阅兵仗、车马 |
|
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府卫操练,兵士安排 |
崔元敖 |
|
正八品 |
录事参军 |
设1人,掌受诸曹及五府、外府之事,句稽抄目,印给纸笔 |
|
|
仓曹参军 |
设1人,掌五府文官勋考、假使、禄俸、公廨、田园、食料、医药、过所 |
|
|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五府武官宿卫番第,受其名数,而大将军配焉 |
|
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兵械、公廨兴缮、罚谪 |
|
||
骑曹参军 |
设1人,掌外府杂畜簿帐、牧养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巡卫,每月拿饷 | - | |
右骁卫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右骁卫壹令,军号“豹骑”,与左骁骑卫队分别统领南衙所有“骑兵” |
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掌领其府校尉、旅帅、翊卫之属以宿卫,而总其府事 |
|
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1人,掌判诸曹、翊府及永固等四十九府之事,以阅兵仗、车马 |
|
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府卫操练,兵士安排 |
|
|
正八品 |
录事参军 |
设1人,掌受诸曹及五府、外府之事,句稽抄目,印给纸笔 |
|
|
仓曹参军 |
设1人,掌五府文官勋考、假使、禄俸、公廨、田园、食料、医药、过所 |
|
|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五府武官宿卫番第,受其名数,而大将军配焉 |
|
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兵械、公廨兴缮、罚谪 |
|
||
骑曹参军 |
设1人,掌外府杂畜簿帐、牧养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巡卫,每月拿饷 | - | |
【左右领军卫:属十六卫。凡皇城内外作奸犯科、有罪论处,则掌缉捕镇压之责(治安武警)】 |
||||
左领军卫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左领军卫壹令 |
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掌领其府校尉、旅帅、翊卫之属以宿卫,而总其府事 |
|
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1人,掌判诸曹、翊府及万敌、万年等六十府之贰 |
|
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府卫操练,兵士安排 |
|
|
正八品 |
录事参军 |
设1人,掌受诸曹及五府、外府之事,句稽抄目,印给纸笔 |
|
|
仓曹参军 |
设1人,掌五府文官勋考、假使、禄俸、公廨、田园、食料、医药、过所 |
|
|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五府武官宿卫番第,受其名数,而大将军配焉 |
|
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兵械、公廨兴缮、罚谪 |
|
||
骑曹参军 |
设1人,掌外府杂畜簿帐、牧养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巡卫,每月拿饷 | - | |
右领军卫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右领军卫壹令 |
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掌领其府校尉、旅帅、翊卫之属以宿卫,而总其府事 |
|
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1人,掌判诸曹、翊府及万敌、万年等六十府之贰 |
|
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府卫操练,兵士安排 |
|
|
正八品 |
录事参军 |
设1人,掌受诸曹及五府、外府之事,句稽抄目,印给纸笔 |
|
|
仓曹参军 |
设1人,掌五府文官勋考、假使、禄俸、公廨、田园、食料、医药、过所 |
|
|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五府武官宿卫番第,受其名数,而大将军配焉 |
|
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兵械、公廨兴缮、罚谪 |
|
||
骑曹参军 |
设1人,掌外府杂畜簿帐、牧养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巡卫,每月拿饷 | - | |
【左右武卫:属十六卫。凡分兵主守,则知长安京城助铺(长安巡警)】 |
||||
左武卫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左武卫壹令 |
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掌领其府校尉、旅帅、翊卫之属以宿卫,而总其府事 |
|
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1人,掌判诸曹、翊府及凤亭等四十九府之贰 |
|
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府卫操练,兵士安排 |
|
|
正八品 |
录事参军 |
设1人,掌受诸曹及五府、外府之事,句稽抄目,印给纸笔 |
唐棠 |
|
仓曹参军 |
设1人,掌五府文官勋考、假使、禄俸、公廨、田园、食料、医药、过所 |
|
|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五府武官宿卫番第,受其名数,而大将军配焉 |
|
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兵械、公廨兴缮、罚谪 |
|
||
骑曹参军 |
设1人,掌外府杂畜簿帐、牧养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巡卫,每月拿饷 | - | |
右武卫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右武卫壹令 |
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掌领其府校尉、旅帅、翊卫之属以宿卫,而总其府事 |
华庚 |
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1人,掌判诸曹、翊府及凤亭等四十九府之贰 |
|
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府卫操练,兵士安排 |
薛绍 |
|
正八品 |
录事参军 |
设1人,掌受诸曹及五府、外府之事,句稽抄目,印给纸笔 |
宋简霈 |
|
仓曹参军 |
设1人,掌五府文官勋考、假使、禄俸、公廨、田园、食料、医药、过所 |
|
|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五府武官宿卫番第,受其名数,而大将军配焉 |
|
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兵械、公廨兴缮、罚谪 |
|
||
骑曹参军 |
设1人,掌外府杂畜簿帐、牧养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巡卫,每月拿饷 | - | |
【左右金吾卫:属十六卫。掌宫中、京城巡警,烽候、道路、水草之宜(长安民警)】 | ||||
左金吾卫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左金吾卫壹令,掌宫中及京城昼夜巡警之法,以执御非违,凡翊府及同轨等五十府皆属焉 |
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掌领府属,督京城左右六街铺巡警,以果毅二人助巡探 |
|
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郭誉聪 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1人,掌判诸曹、翊府及同轨、宝图等五十府之事,阅其仪仗兵马,凡文簿典职、廪料请给、番第上下,皆审其事而总制 |
|
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府卫操练,兵士安排 |
|
|
正八品 |
录事参军 |
设1人,掌所受翊府、外府及诸卫百司之事,以发付勾检 |
|
|
仓曹参军 |
设1人,掌翊府、外府文官职员 |
|
|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翊府、外府武官职员 |
|
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诸曹、翊府及外府军戎器械,及其公廨兴造,决罚之事 |
|
||
骑曹参军 |
设1人,掌外府兵马杂畜簿帐及牧养之事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巡卫,每月拿饷 | - | |
右金吾卫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右金吾卫壹令,掌宫中及京城昼夜巡警之法,以执御非违,凡翊府及同轨等五十府皆属焉 |
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掌领府属,督京城左右六街铺巡警,以果毅二人助巡探 | 蔺鸿皓 | 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陆青阳 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1人,掌判诸曹、翊府及同轨、宝图等五十府之事,阅其仪仗兵马,凡文簿典职、廪料请给、番第上下,皆审其事而总制 |
|
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府卫操练,兵士安排 |
|
|
正八品 |
录事参军 |
设1人,掌所受翊府、外府及诸卫百司之事,以发付勾检 |
|
|
仓曹参军 |
设1人,掌翊府、外府文官职员 |
|
|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翊府、外府武官职员 |
|
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诸曹、翊府及外府军戎器械,及其公廨兴造,决罚之事 |
|
||
骑曹参军 |
设1人,掌外府兵马杂畜簿帐及牧养之事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巡卫,每月拿饷 | - | |
【左右监门卫:属十六卫。守卫京师诸门,凡出入长安持关牒,皆查人员货物(城门守卫)】 |
||||
左监门卫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左监门卫壹令,掌诸门禁卫门籍之法 |
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掌监诸门及巡警之法 |
|
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1人,掌判诸曹及诸禁门之事,以省其出入巡检,而司其籍傍 |
|
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府卫操练,兵士安排 |
|
|
正八品 |
录事参军 |
设1人,掌印发,勾检稽失。诸司籍傍押于监门者,印署而遣之 |
聂子骞 |
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本卫文、武官之职簿。凡授上、解免、勋阶、考课、假使、禄赐主事,皆判而申牒之 |
|
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军戎器械及承直马、公廨兴造、决罚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守门巡卫,每月拿饷 | - | |
右监门卫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右监门卫壹令,掌诸门禁卫门籍之法 |
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掌监诸门及巡警之法 |
|
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1人,掌判诸曹及诸禁门之事,以省其出入巡检,而司其籍傍 |
|
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府卫操练,兵士安排 |
|
|
正八品 |
录事参军 |
设1人,掌印发,勾检稽失。诸司籍傍押于监门者,印署而遣之 |
|
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本卫文、武官之职簿。凡授上、解免、勋阶、考课、假使、禄赐主事,皆判而申牒之 |
|
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军戎器械及承直马、公廨兴造、决罚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守门巡卫,每月拿饷 | - | |
【左右威卫:属十六卫。凡登基封后、出征告庙、祠宴祭祀等,仪仗列队礼仪,以显国威(仪仗队)】 | ||||
左威卫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左威卫壹令,为左、右厢之仪仗,次立武卫之下 |
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掌领其府校尉、旅帅、翊卫之属以宿卫,而总其府事 |
|
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1人,掌判诸曹之事,以阅兵仗、羽仪、车马,及宜阳五十府 |
|
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府卫操练,兵士安排 |
|
|
正八品 |
录事参军 |
设1人,掌受诸曹及五府、外府之事,句稽抄目,印给纸笔 |
严嘉恒 |
|
仓曹参军 |
设1人,掌五府文官勋考、假使、禄俸、公廨、田园、食料、医药、过所 |
|
|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五府武官宿卫番第,受其名数,而大将军配焉 |
|
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兵械、公廨兴缮、罚谪 |
|
||
骑曹参军 |
设1人,掌外府杂畜簿帐、牧养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,每月拿饷 | - | |
右威卫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右威卫壹令,次立武卫之下 |
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掌领其府校尉、旅帅、翊卫之属以宿卫,而总其府事 |
|
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1人,掌判诸曹之事,以阅兵仗、羽仪、车马,及宜阳五十府 |
|
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府卫操练,兵士安排 |
|
|
正八品 |
录事参军 |
设1人,掌受诸曹及五府、外府之事,句稽抄目,印给纸笔 |
|
|
仓曹参军 |
设1人,掌五府文官勋考、假使、禄俸、公廨、田园、食料、医药、过所 |
|
|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五府武官宿卫番第,受其名数,而大将军配焉 |
|
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兵械、公廨兴缮、罚谪 |
|
||
骑曹参军 |
设1人,掌外府杂畜簿帐、牧养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,每月拿饷 |
- |
|
北衙御府:北衙禁军,屯驻于宫城以北,以保卫皇帝和皇家为主要职责的皇帝私兵,也称北司,负责皇城的安全,由皇帝直隶。 北衙与南衙互相牵制,不让臣下有同时指挥南北禁军的权力,以保证皇帝对军权的控制。 |
||||
北衙 | 从二品 | 大都督 | 设1人,统领北衙所有禁军,由皇帝直隶,掌握整个皇城的安危 |
杨惟瑨 |
【左右羽林军:属北衙六军。取“为国羽翼,如林之盛”之义,为皇帝禁军,大朝会,则周卫阶陛。巡幸,则夹驰道为内仗(皇帝禁卫)】 |
||||
左羽林军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左羽林军壹令,督摄左右厢飞骑仪仗 |
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掌领翊卫之属,以总北军宿卫主事 |
|
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1人,掌判诸曹事,参谋幕僚,负责军团之名数,器械、车马之多少,小事得专达 |
|
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领五校之属,以备宿卫,以从师役,总其戎具、资粮、差点、教习之法令 |
|
|
正八品 |
录事参军 |
设1人,掌总录众曹文簿,举弹善恶 |
|
|
仓曹参军 |
设1人,掌本府廪禄请给、财货市易 |
|
|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武官选举、兵甲器仪、门户营钥,烽候传释事 |
|
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兵械甲仗、公廨兴缮、罚谪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巡卫,每月拿饷 | - | |
右羽林军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右羽林军壹令,督摄左右厢飞骑仪仗 |
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掌领翊卫之属,以总北军宿卫主事 |
杨怀溯 |
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1人,掌判诸曹事,参谋幕僚,负责军团之名数,器械、车马之多少,小事得专达 |
|
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领五校之属,以备宿卫,以从师役,总其戎具、资粮、差点、教习之法令 |
|
|
正八品 |
参军 |
设1人,掌总录众曹文簿,举弹善恶 |
|
|
仓曹参军 |
设1人,掌本府廪禄请给、财货市易 |
|
|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武官选举、兵甲器仪、门户营钥,烽候传释事 | 陆安炘 | 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兵械甲仗、公廨兴缮、罚谪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巡卫,每月拿饷 | - | |
【左右神武军:属北衙六军。又称“神武天骑”,为皇帝禁军,如宿卫兵,分日上下(皇帝禁卫)】 |
||||
左神武军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左神武军壹令,督摄左右厢飞骑仪仗 |
宋择 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掌领翊卫之属,以总北军宿卫主事 |
代勤、杨怀旻 |
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1人,掌判诸曹事,参谋幕僚,负责军团之名数,器械、车马之多少,小事得专达 |
|
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领五校之属,以备宿卫,以从师役,总其戎具、资粮、差点、教习之法令 |
裘皓川 |
|
正八品 |
录事参军 |
设1人,掌总录众曹文簿,举弹善恶 |
|
|
仓曹参军 |
设1人,掌本府廪禄请给、财货市易 |
|
|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武官选举、兵甲器仪、门户营钥,烽候传释事 |
|
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兵械甲仗、公廨兴缮、罚谪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巡卫,每月拿饷 | - | |
右神武军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右神武军壹令,督摄左右厢飞骑仪仗 |
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掌领翊卫之属,以总北军宿卫主事 |
|
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1人,掌判诸曹事,参谋幕僚,负责军团之名数,器械、车马之多少,小事得专达 | |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领五校之属,以备宿卫,以从师役,总其戎具、资粮、差点、教习之法令 |
|
|
正八品 |
录事参军 |
设1人,掌总录众曹文簿,举弹善恶 |
|
|
仓曹参军 |
设1人,掌本府廪禄请给、财货市易 |
|
|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武官选举、兵甲器仪、门户营钥,烽候传释事 |
|
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兵械甲仗、公廨兴缮、罚谪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巡卫,每月拿饷 | - | |
【左右龙武军:属北衙六军。“万骑”军号,为皇帝禁军,大朝会,则周卫阶陛。巡幸,则夹驰道为内仗(皇帝禁卫)】 |
||||
左龙武军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左龙武军壹令,督摄左右厢飞骑仪仗 |
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掌领翊卫之属,以总北军宿卫主事 |
郭雨珑 |
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1人,掌判诸曹事,参谋幕僚,负责军团之名数,器械、车马之多少,小事得专达 |
|
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领五校之属,以备宿卫,以从师役,总其戎具、资粮、差点、教习之法令 |
|
|
正八品 |
录事参军 |
设1人,掌总录众曹文簿,举弹善恶 |
傅知远 |
|
仓曹参军 |
设1人,掌本府廪禄请给、财货市易 |
|
|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武官选举、兵甲器仪、门户营钥,烽候传释事 |
|
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兵械甲仗、公廨兴缮、罚谪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巡卫,每月拿饷 | - | |
右龙武军 | 正三品 | 大将军 | 设1人,右龙武军壹令,督摄左右厢飞骑仪仗 |
|
从三品 | 将军 | 设2人,大将军之副令,佐大将军 |
|
|
正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掌领翊卫之属,以总北军宿卫主事 |
|
|
正五品 | 郎将 | 设2人,中郎将副令,佐中郎将 |
|
|
从六品 |
长史 |
设1人,掌判诸曹事,参谋幕僚,负责军团之名数,器械、车马之多少,小事得专达 |
|
|
正七品 | 校尉 | 设2人,掌领五校之属,以备宿卫,以从师役,总其戎具、资粮、差点、教习之法令 |
杨怀澈 |
|
正八品 |
录事参军 |
设1人,掌总录众曹文簿,举弹善恶 |
|
|
仓曹参军 |
设1人,掌本府廪禄请给、财货市易 |
|
||
兵曹参军 |
设1人,掌武官选举、兵甲器仪、门户营钥,烽候传释事 |
|
||
胄曹参军 |
设1人,掌兵械甲仗、公廨兴缮、罚谪 |
|
||
- | 兵士 | 不限,府卫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巡卫,每月拿饷 | - |
品级 | 职位 | 说明 | 在职 |
【长安城 | 青柳营:长安城第一大营,驻守操练于长安城南门外】 |
|||
正二品 | 上将军 | 设1人,青柳营壹令,掌兵营军务,奉召或持兵符可调兵遣将 |
聂慎 |
正三品 |
副将 |
设2人,上将军之副令,佐上将军 |
蔺修绍、蔺修绪 |
从四品 |
中郎将 |
设4人,管理营务,职撑粮饷 | 蔺鸿瑞 |
从五品 |
长史 |
设2人,上将军之幕僚,熟知兵法,参谋军务,排兵操练 |
|
正六品 |
校尉 |
设4人,掌兵营操练之务 |
|
正七品 |
副尉 |
设8人,佐校尉 |
|
从七品 |
录事 |
设8人,掌兵营日常杂务 |
|
从八品 |
守备 |
设32人,兵营守门之卫,八人一组,每日四组轮守 |
|
- |
兵士 |
不限,军营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,每月拿饷 | - |
【长安城 | 八府营:驻守操练于长安城东门外】 |
|||
正二品 | 上将军 | 设1人,八府营壹令,掌兵营军务,奉召或持兵符可调兵遣将 |
|
正三品 |
副将 |
设2人,上将军之副令,佐上将军 |
|
从四品 |
中郎将 |
设4人,管理营务,职撑粮饷 |
郭誉文 |
从五品 |
长史 |
设2人,上将军之幕僚,熟知兵法,参谋军务,排兵操练 |
郭晏平 |
正六品 |
校尉 |
设4人,掌兵营操练之务 |
|
正七品 |
副尉 |
设8人,佐校尉 |
|
从七品 |
录事 |
设8人,掌兵营日常杂务 |
郭晏骐 |
从八品 |
守备 |
设32人,兵营守门之卫,八人一组,每日四组轮守 |
|
- |
兵士 |
不限,军营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,每月拿饷 | - |
【长安城 | 双水营:驻守操练于长安城外西南向】 |
|||
正二品 | 上将军 | 设1人,双水营壹令,掌兵营军务,奉召或持兵符可调兵遣将 |
陆宪 |
正三品 |
副将 |
设2人,上将军之副令,佐上将军 |
|
从四品 |
中郎将 |
设4人,管理营务,职撑粮饷 |
陆至璜 |
从五品 |
长史 |
设2人,上将军之幕僚,熟知兵法,参谋军务,排兵操练 |
陆至琮、崔书律 |
正六品 |
校尉 |
设4人,掌兵营操练之务 |
|
正七品 |
副尉 |
设8人,佐校尉 |
|
从七品 |
录事 |
设8人,掌兵营日常杂务 |
|
从八品 |
守备 |
设32人,兵营守门之卫,八人一组,每日四组轮守 |
|
- |
兵士 |
不限,军营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,每月拿饷 | - |
【洛阳城 | 龙甲营:驻守操练于洛阳城外邙山脚下,是洛阳北面的军事要冲】 |
|||
正二品 | 上将军 | 设1人,八府营壹令,掌兵营军务,奉召或持兵符可调兵遣将 | 裘武章 |
正三品 |
副将 |
设2人,上将军之副令,佐上将军 |
|
从四品 |
中郎将 |
设4人,管理营务,职撑粮饷 |
|
从五品 |
长史 |
设2人,上将军之幕僚,熟知兵法,参谋军务,排兵操练 | 裘文轩 |
正六品 |
校尉 |
设4人,掌兵营操练之务 |
|
正七品 |
副尉 |
设8人,佐校尉 |
|
从七品 |
录事 |
设8人,掌兵营日常杂务 |
裘皓朗 |
从八品 |
守备 |
设32人,兵营守门之卫,八人一组,每日四组轮守 |
|
- |
兵士 |
不限,军营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,每月拿饷 | - |
【金陵城 | 虎山营:驻守操练于金陵城外,江南富庶之地,养兵多闲】 |
|||
正二品 | 上将军 | 设1人,虎山营壹令,掌兵营军务,奉召或持兵符可调兵遣将 |
赵震安 |
正三品 |
副将 |
设2人,上将军之副令,佐上将军 |
|
从四品 |
中郎将 |
设4人,管理营务,职撑粮饷 |
|
从五品 |
长史 |
设2人,上将军之幕僚,熟知兵法,参谋军务,排兵操练 |
|
正六品 |
校尉 |
设4人,掌兵营操练之务 |
|
正七品 |
副尉 |
设8人,佐校尉 |
|
从七品 |
录事 |
设8人,掌兵营日常杂务 |
|
从八品 |
守备 |
设32人,兵营守门之卫,八人一组,每日四组轮守 |
|
- |
兵士 |
不限,军营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,每月拿饷 | - |
【凉州城 | 威武营:驻守操练于凉州城外,是军事重地凉州的第一道防线】 |
|||
正二品 | 上将军 | 设1人,威武营壹令,掌兵营军务,奉召或持兵符可调兵遣将 | 萧佑君 |
正三品 |
副将 |
设2人,上将军之副令,佐上将军 | 庞桦 |
从四品 |
中郎将 |
设4人,管理营务,职撑粮饷 | 吉开纬、柳闻熹 |
从五品 |
长史 |
设2人,上将军之幕僚,熟知兵法,参谋军务,排兵操练 |
武越泽 |
正六品 |
校尉 |
设4人,掌兵营操练之务 |
|
正七品 |
副尉 |
设8人,佐校尉 |
|
从七品 |
录事 |
设8人,掌兵营日常杂务 |
|
从八品 |
守备 |
设32人,兵营守门之卫,八人一组,每日四组轮守 |
|
- |
兵士 |
不限,军营兵卒,无品级,记录在册,编队训练,每月拿饷 |
- |
文武 | 品级 | 职位 | 说明 | 在职 |
【关内道:下辖二十三州,道府衙驻于长安。】 以下为主要官职,作为参考,部分官职未列出。 |
||||
文职 |
正二品 |
按察使 |
设1人,道最高行政长官,除治民、进贤、决讼、检奸外,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,兼督查所属州府之责 |
康启 |
正三品 |
御史 |
设2人,按察使的佐官,掌粮运、家田、水利和诉讼等事项,且对按察使有监察之责 |
孟宏朗 |
|
正五品 | 卿 | 设4人,刺史的佐官,掌管起草文书、记载刑案及衙事,兼管典籍、历法、祭祀等事 |
|
|
正七品 | 丞 | 设8人,掌日常杂物,掌管图书,订正讹误,掌总录文簿 |
康瑜轩 |
|
武职 | 从二品 | 总督 | 设1人,按察使的佐官员,道最高军政长官 |
|
从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总督的幕僚,掌管军中军赋,熟知兵法,参谋军务,排兵操练 |
|
|
【长安:京师长安,大唐都城,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】 |
||||
文职 | 正三品 | 刺史 | 设1人,州郡最高行政长官,除治民、进贤、决讼、检奸外,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|
董楷复 |
正四品 |
通判 |
设2人,刺史的佐官,掌粮运、家田、水利和诉讼等事项,且对刺史有监察之责 |
傅怀卓 |
|
从五品 | 太史 | 设2人,刺史的佐官,掌管起草文书、记载刑案及衙事,兼管典籍、历法、祭祀等事 | 卢砚廷 | |
正六品 | 博士 | 设4人,掌管书籍文典,通晓史事,从事教授生徒,掌教学之政 | 施文煜 | |
从七品 | 秘书郎 | 设8人,掌日常杂物,掌管图书,订正讹误 |
|
|
从八品 | 主簿 | 设8人,掌总录文簿 |
柴新东、傅岁桉 |
|
武职 | 从三品 | 都尉 | 设1人,刺史的佐官员,州郡最高军政长官,领城中守卫兵权 | 艾广兴 |
从五品 | 长史 | 设2人,都尉的幕僚,掌管城中军赋,熟知兵法,参谋军务,排兵操练 |
|
|
正六品 | 司马 | 设4人,都尉的佐官,掌管州郡军事之职,有监察之职 |
|
|
从六品 | 校尉 | 设4人,都尉的佐官,掌管州郡军事之职,有操练之务 |
|
|
从七品 |
录事 |
设8人,掌州郡衙军中日常杂物 |
柳初纬 |
|
从八品 | 参军 | 设8人,掌州郡衙军中总录文簿 |
|
|
【河南道:下辖二十八州,道府衙驻于洛阳。】
以下为主要官职,作为参考,部分官职未列出。 |
||||
文职 | 正二品 | 按察使 | 设1人,道最高行政长官,除治民、进贤、决讼、检奸外,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,兼督查所属州府之责 |
|
正三品 |
御史 |
设2人,按察使的佐官,掌粮运、家田、水利和诉讼等事项,且对按察使有监察之责 |
|
|
正五品 | 卿 | 设4人,刺史的佐官,掌管起草文书、记载刑案及衙事,兼管典籍、历法、祭祀等事 |
|
|
正七品 | 丞 | 设8人,掌日常杂物,掌管图书,订正讹误,掌总录文簿 |
|
|
武职 | 从二品 | 总督 | 设1人,按察使的佐官员,道最高军政长官 |
|
从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总督的幕僚,掌管军中军赋,熟知兵法,参谋军务,排兵操练 |
|
|
【洛阳:东都洛阳,大唐副都,又称神都】 |
||||
文职 | 正三品 | 刺史 | 设1人,州郡最高行政长官,除治民、进贤、决讼、检奸外,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| 曹既 |
正四品 |
通判 |
设2人,刺史的佐官,掌粮运、家田、水利和诉讼等事项,且对刺史有监察之责 |
|
|
从五品 | 太史 | 设2人,刺史的佐官,掌管起草文书、记载刑案及衙事,兼管典籍、历法、祭祀等事 |
|
|
正六品 | 博士 | 设4人,掌管书籍文典,通晓史事,从事教授生徒,掌教学之政 |
|
|
从七品 | 秘书郎 | 设8人,掌日常杂物,掌管图书,订正讹误 |
|
|
从八品 | 主簿 | 设8人,掌总录文簿 |
|
|
武职 | 从三品 | 都尉 | 设1人,刺史的佐官员,州郡最高军政长官,领城中守卫兵权 |
|
从五品 | 长史 | 设2人,都尉的幕僚,掌管城中军赋,熟知兵法,参谋军务,排兵操练 |
|
|
正六品 | 司马 | 设4人,都尉的佐官,掌管州郡军事之职,有监察之职 |
|
|
从六品 | 校尉 | 设4人,都尉的佐官,掌管州郡军事之职,有操练之务 |
|
|
从七品 |
录事 |
设8人,掌州郡衙军中日常杂物,有操练之务 |
|
|
从八品 | 参军 | 设8人,掌州郡衙军中总录文簿 |
|
|
正九品 | 守备 | 设32人,守城门之卫,八人一组,每日四组轮守 |
|
|
【剑南道:下辖四十三州,道府衙驻于成都。】
以下为主要官职,作为参考,部分官职未列出。 |
||||
文职 | 正二品 | 按察使 | 设1人,道最高行政长官,除治民、进贤、决讼、检奸外,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,兼督查所属州府之责 |
|
正三品 |
御史 |
设2人,按察使的佐官,掌粮运、家田、水利和诉讼等事项,且对按察使有监察之责 |
|
|
正五品 | 卿 | 设4人,刺史的佐官,掌管起草文书、记载刑案及衙事,兼管典籍、历法、祭祀等事 |
|
|
正七品 | 丞 | 设8人,掌日常杂物,掌管图书,订正讹误,掌总录文簿 |
|
|
武职 | 从二品 | 总督 | 设1人,按察使的佐官员,道最高军政长官 |
|
从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总督的幕僚,掌管军中军赋,熟知兵法,参谋军务,排兵操练 |
|
|
【成都:蜀地成都,天府之都】 |
||||
文职 | 正三品 | 刺史 | 设1人,州郡最高行政长官,除治民、进贤、决讼、检奸外,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|
|
正四品 |
通判 |
设2人,刺史的佐官,掌粮运、家田、水利和诉讼等事项,且对刺史有监察之责 |
方乾 |
|
从五品 | 太史 | 设2人,刺史的佐官,掌管起草文书、记载刑案及衙事,兼管典籍、历法、祭祀等事 |
|
|
正六品 | 博士 | 设4人,掌管书籍文典,通晓史事,从事教授生徒,掌教学之政 |
|
|
从七品 | 秘书郎 | 设8人,掌日常杂物,掌管图书,订正讹误 |
|
|
从八品 | 主簿 | 设8人,掌总录文簿 |
|
|
武职 | 从三品 | 都尉 | 设1人,刺史的佐官员,州郡最高军政长官,领城中守卫兵权 |
|
从五品 | 长史 | 设2人,都尉的幕僚,掌管城中军赋,熟知兵法,参谋军务,排兵操练 |
|
|
正六品 | 司马 | 设4人,都尉的佐官,掌管州郡军事之职,有监察之职 |
|
|
从六品 | 校尉 | 设4人,都尉的佐官,掌管州郡军事之职,有操练之务 |
|
|
从七品 |
录事 |
设8人,掌州郡衙军中日常杂物,有操练之务 |
|
|
从八品 | 参军 | 设8人,掌州郡衙军中总录文簿 |
|
|
正九品 | 守备 | 设32人,守城门之卫,八人一组,每日四组轮守 |
|
|
【江南道:下辖四十八州,道府衙驻于金陵。】
以下为主要官职,作为参考,部分官职未列出。 |
||||
文职 | 正二品 | 按察使 | 设1人,道最高行政长官,除治民、进贤、决讼、检奸外,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,兼督查所属州府之责 |
安鸿畴 |
正三品 |
御史 |
设2人,按察使的佐官,掌粮运、家田、水利和诉讼等事项,且对按察使有监察之责 |
|
|
正五品 | 卿 | 设4人,刺史的佐官,掌管起草文书、记载刑案及衙事,兼管典籍、历法、祭祀等事 |
|
|
正七品 | 丞 | 设8人,掌日常杂物,掌管图书,订正讹误,掌总录文簿 |
|
|
武职 | 从二品 | 总督 | 设1人,按察使的佐官员,道最高军政长官 |
杭翮 |
从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总督的幕僚,掌管军中军赋,熟知兵法,参谋军务,排兵操练 |
|
|
【金陵:秦淮河畔,吴侬软语,风光秀美】 |
||||
文职 | 正三品 | 刺史 | 设1人,州郡最高行政长官,除治民、进贤、决讼、检奸外,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|
|
正四品 |
通判 |
设2人,刺史的佐官,掌粮运、家田、水利和诉讼等事项,且对刺史有监察之责 |
|
|
从五品 | 太史 | 设2人,刺史的佐官,掌管起草文书、记载刑案及衙事,兼管典籍、历法、祭祀等事 |
|
|
正六品 | 博士 | 设4人,掌管书籍文典,通晓史事,从事教授生徒,掌教学之政 |
|
|
从七品 | 秘书郎 | 设8人,掌日常杂物,掌管图书,订正讹误 |
沈彦昭 |
|
从八品 | 主簿 | 设8人,掌总录文簿 |
|
|
武职 | 从三品 | 都尉 | 设1人,刺史的佐官员,州郡最高军政长官,领城中守卫兵权 |
彭正磊 |
从五品 | 长史 | 设2人,都尉的幕僚,掌管城中军赋,熟知兵法,参谋军务,排兵操练 | 彭越其 | |
正六品 | 司马 | 设4人,都尉的佐官,掌管州郡军事之职,有监察之职 |
|
|
从六品 | 校尉 | 设4人,都尉的佐官,掌管州郡军事之职,有操练之务 | 彭绍 | |
从七品 |
录事 |
设8人,掌州郡衙军中日常杂物,有操练之务 |
|
|
从八品 | 参军 | 设8人,掌州郡衙军中总录文簿 |
|
|
正九品 | 守备 | 设32人,守城门之卫,八人一组,每日四组轮守 |
|
|
【陇右道:下辖二十州,道府衙驻于秦州。】
以下为主要官职,作为参考,部分官职未列出。 |
||||
文职 | 正二品 | 按察使 | 设1人,道最高行政长官,除治民、进贤、决讼、检奸外,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,兼督查所属州府之责 | 谢春秋 |
正三品 |
御史 |
设2人,按察使的佐官,掌粮运、家田、水利和诉讼等事项,且对按察使有监察之责 |
|
|
正五品 | 卿 | 设4人,刺史的佐官,掌管起草文书、记载刑案及衙事,兼管典籍、历法、祭祀等事 |
|
|
正七品 | 丞 | 设8人,掌日常杂物,掌管图书,订正讹误,掌总录文簿 |
|
|
武职 | 从二品 | 总督 | 设1人,按察使的佐官员,道最高军政长官 |
|
从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总督的幕僚,掌管军中军赋,熟知兵法,参谋军务,排兵操练 |
|
|
【凉州:军事重地,天下要冲,国家蕃卫】 |
||||
文职 | 正三品 | 刺史 | 设1人,州郡最高行政长官,除治民、进贤、决讼、检奸外,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|
江葛 |
正四品 |
通判 |
设2人,刺史的佐官,掌粮运、家田、水利和诉讼等事项,且对刺史有监察之责 |
|
|
从五品 | 太史 | 设2人,刺史的佐官,掌管起草文书、记载刑案及衙事,兼管典籍、历法、祭祀等事 |
|
|
正六品 | 博士 | 设4人,掌管书籍文典,通晓史事,从事教授生徒,掌教学之政 |
|
|
从七品 | 秘书郎 | 设8人,掌日常杂物,掌管图书,订正讹误 |
|
|
从八品 | 主簿 | 设8人,掌总录文簿 |
|
|
武职 | 从三品 | 都尉 | 设1人,刺史的佐官员,州郡最高军政长官,领城中守卫兵权 |
|
从五品 | 长史 | 设2人,都尉的幕僚,掌管城中军赋,熟知兵法,参谋军务,排兵操练 |
|
|
正六品 | 司马 | 设4人,都尉的佐官,掌管州郡军事之职,有监察之职 |
|
|
从六品 | 校尉 | 设4人,都尉的佐官,掌管州郡军事之职,有操练之务 |
|
|
从七品 |
录事 |
设8人,掌州郡衙军中日常杂物,有操练之务 |
|
|
从八品 | 参军 | 设8人,掌州郡衙军中总录文簿 |
|
|
正九品 | 守备 | 设32人,守城门之卫,八人一组,每日四组轮守 |
|
|
【鄯州】 |
||||
文职 | 正三品 | 刺史 | 设1人,州郡最高行政长官,除治民、进贤、决讼、检奸外,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|
虞书安 |
正四品 |
通判 |
设2人,刺史的佐官,掌粮运、家田、水利和诉讼等事项,且对刺史有监察之责 |
|
|
从五品 | 太史 | 设2人,刺史的佐官,掌管起草文书、记载刑案及衙事,兼管典籍、历法、祭祀等事 |
|
|
正六品 | 博士 | 设4人,掌管书籍文典,通晓史事,从事教授生徒,掌教学之政 |
|
|
从七品 | 秘书郎 | 设8人,掌日常杂物,掌管图书,订正讹误 |
|
|
从八品 | 主簿 | 设8人,掌总录文簿 |
|
|
武职 | 从三品 | 都尉 | 设1人,刺史的佐官员,州郡最高军政长官,领城中守卫兵权 |
|
从五品 | 长史 | 设2人,都尉的幕僚,掌管城中军赋,熟知兵法,参谋军务,排兵操练 |
|
|
正六品 | 司马 | 设4人,都尉的佐官,掌管州郡军事之职,有监察之职 |
|
|
从六品 | 校尉 | 设4人,都尉的佐官,掌管州郡军事之职,有操练之务 |
|
|
从七品 |
录事 |
设8人,掌州郡衙军中日常杂物,有操练之务 |
|
|
从八品 | 参军 | 设8人,掌州郡衙军中总录文簿 |
|
|
正九品 | 守备 | 设32人,守城门之卫,八人一组,每日四组轮守 |
|
|
【山南道:下辖三十二州,道府衙驻于荆州。】
以下为主要官职,作为参考,部分官职未列出。 |
||||
文职 | 正二品 | 按察使 | 设1人,道最高行政长官,除治民、进贤、决讼、检奸外,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,兼督查所属州府之责 |
|
正三品 |
御史 |
设2人,按察使的佐官,掌粮运、家田、水利和诉讼等事项,且对按察使有监察之责 |
|
|
正五品 | 卿 | 设4人,刺史的佐官,掌管起草文书、记载刑案及衙事,兼管典籍、历法、祭祀等事 |
|
|
正七品 | 丞 | 设8人,掌日常杂物,掌管图书,订正讹误,掌总录文簿 |
|
|
武职 | 从二品 | 总督 | 设1人,按察使的佐官员,道最高军政长官 |
|
从四品 | 中郎将 | 设2人,总督的幕僚,掌管军中军赋,熟知兵法,参谋军务,排兵操练 |
|
|
【荆州:又称江陵府,长江中游,江汉腹地】 |
||||
文职 | 正三品 | 刺史 | 设1人,州郡最高行政长官,除治民、进贤、决讼、检奸外,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|
|
正四品 |
通判 |
设2人,刺史的佐官,掌粮运、家田、水利和诉讼等事项,且对刺史有监察之责 |
|
|
从五品 | 太史 | 设2人,刺史的佐官,掌管起草文书、记载刑案及衙事,兼管典籍、历法、祭祀等事 |
|
|
正六品 | 博士 | 设4人,掌管书籍文典,通晓史事,从事教授生徒,掌教学之政 |
唐辉 |
|
从七品 | 秘书郎 | 设8人,掌日常杂物,掌管图书,订正讹误 |
|
|
从八品 | 主簿 | 设8人,掌总录文簿 |
|
|
武职 | 从三品 | 都尉 | 设1人,刺史的佐官员,州郡最高军政长官,领城中守卫兵权 |
|
从五品 | 长史 | 设2人,都尉的幕僚,掌管城中军赋,熟知兵法,参谋军务,排兵操练 |
|
|
正六品 | 司马 | 设4人,都尉的佐官,掌管州郡军事之职,有监察之职 |
|
|
从六品 | 校尉 | 设4人,都尉的佐官,掌管州郡军事之职,有操练之务 |
|
|
从七品 |
录事 |
设8人,掌州郡衙军中日常杂物,有操练之务 |
|
|
从八品 | 参军 | 设8人,掌州郡衙军中总录文簿 |
|
|
正九品 | 守备 | 设32人,守城门之卫,八人一组,每日四组轮守 |
|
品级 | 职位 | 说明 | 在职 |
御廷卫:原为明贞七年五月所立清正院,于明贞十三年五月改立御廷卫,由皇帝直隶。 容兼文武,专理天子诏书钦定重案,自设廷狱,掌侦察、逮捕、审问之责,量刑处决直禀于皇帝。 |
|||
正三品 | 指挥使 | 设1人,为御廷卫壹令,主决策,直隶于天子 | 王存议 |
从三品 | 指挥副使 | 设2人,御廷卫之副,分管御廷卫的各项事务 |
曹诀 |
正四品 | 佥事 | 设2人,主领审理具体案件,详断疑案,领侦讯缉捕 |
陈舒良 |
正五品 | 镇察使 | 设4人,佐佥事,掌监察案判、审讯量刑等 |
卢世修、何宏 |
正六品 | 廷尉使 | 设4人,佐佥事,掌巡查逮捕、护卫廷狱等 |
韦盎 |
从七品 | 主簿 | 设4人,主印章、抄目、文书、簿籍及案件档案的建立等 |
|
从八品 | 录事 | 设6人,主案牍杂务 |
|
正九品 | 巡按 | 巡按郡县,察奸恶疑案,有之传禀,待诏立案 |
|
品级 | 文散官 | 在职 | 武散官 | 在职 |
从一品 |
开府仪同三司 |
骠骑大将军 |
蔺长勇 |
|
正二品 |
特进 |
柳献、崔书衍、卢厚序 |
奉国大将军 |
高庭曜 |
从二品 |
光禄大夫 |
王遨 |
辅国大将军 | 杨惟瑨、陆宪 |
正三品 |
金紫光禄大夫 |
崔章赴、闫蜀棣、戚睿年、崔书彻、杨惟之 |
镇国大将军 |
柳清彦 |
从三品 |
银青光禄大夫 |
殷岳平 |
云麾将军 |
|
正四品 |
正议大夫 |
|
忠武将军 |
蔺修绍 |
通议大夫 |
卢砚嘉 |
勇武将军 |
|
|
从四品 |
太中大夫 |
|
宣威将军 |
郭誉文 |
中大夫 |
|
明威将军 |
|
|
正五品 |
中散大夫 |
|
安远将军 |
|
朝议大夫 |
闫嘉霖 |
定远将军 |
|
|
从五品 |
朝请大夫 |
|
怀远将军 |
|
朝散大夫 |
|
宁远将军 |
|
|
正六品 |
朝议郎 |
|
游骑将军 |
|
承议郎 |
|
游击将军 |
|
|
从六品 |
奉议郎 |
|
昭武校尉 |
|
通直郎 |
|
振威校尉 |
|
|
正七品 |
朝请郎 |
|
承信校尉 |
|
宣德郎 |
|
昭信校尉 |
|
|
从七品 |
朝散郎 |
|
致果校尉 |
|
宣义郎 |
|
翊麾校尉 |
薛怀昱 |
|
正八品 |
给事郎 |
|
忠勇校尉 |
|
征事郎 |
|
忠翊校尉 |
顾怀安 |
|
从八品 |
承奉郎 |
|
修武校尉 |
|
承务郎 |
|
敦武校尉 |
|
|
正九品 |
儒林郎 |
|
宣节校尉 |
|
登仕郎 |
|
御武校尉 |
|
|
从九品 |
文林郎 |
|
仁勇校尉 |
|
将仕郎 |
|
陪戎校尉 |
|
品级 | 爵位 | 说明 | 在职 |
【异姓功爵】 |
|||
正一品 |
亲王 | 一等异姓功勋王爵,二字封号 |
|
从一品 |
郡王 | 二等异姓功勋王爵,二字封号 |
|
从二品 |
国公 | 三等异姓功勋公爵,二字封号 |
英国公-蔺修绍 靖国公-崔书衍 |
从三品 |
郡侯 | 四等异姓功勋侯爵,二字封号 |
广饶侯-闫蜀棣 晋阳侯-柳献 平阳侯-王遨 江宁侯-杨惟之 灵武侯-柳清彦 缙云侯-卫逊 成安侯-裘武章 云中侯-卢厚序 |
从四品 | 县伯 | 五等异姓功勋伯爵,二字封号 |
东平伯-郭逢春 昌元伯-杨惟瑨 河阳伯-韩同济 |
【特封诰命】 |
|||
正一品 | 国夫人 |
一品文武官之嫡母或嫡妻,恩进可封国夫人,赐封号 |
|
正二品 | 郡夫人 |
二品以上文武官之嫡母或嫡妻,恩进可封郡夫人,赐封号 |
安昌郡夫人-梅引兰 |
正三品 | 郡君 | 三品以上文武官之嫡母或嫡妻,恩进可封郡君,赐封号 |
和政郡君-秦雅琴 |
正四品 | 县君 |
四品以上文武官之嫡母或嫡妻,恩进可封县君,赐封号 |
成纪县君-宋玉珂 |
正五品 | 乡君 |
五品以上文武官之嫡母或嫡妻,恩进可封乡君,赐封号 |
|
【诰命夫人】 |
|||
从一品 | 淑人 |
一品以上文武官之嫡母或嫡妻,皆封一品诰命淑人,统称夫人 |
- |
从二品 | 恭人 | 二品以上文武官之嫡母或嫡妻,皆封二品诰命恭人,统称夫人 | - |
从三品 | 宜人 |
三品以上文武官之嫡母或嫡妻,皆封三品诰命宜人,统称夫人 |
- |
从四品 | 安人 |
四品以上文武官之嫡母或嫡妻,皆封四品诰命安人,统称夫人 |
- |
从五品 |
孺人 |
五品以上文武官之嫡母或嫡妻,皆封五品诰命孺人,统称夫人 |
- |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(陕ICP备19008241号-3)|朝暮·复古演绎论坛
GMT+8, 2025-5-11 23:50 , Processed in 0.043007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Designed By TSMINI.COM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